奶牛低血鈣癥通常在其分娩后經常發生,這是由于機體血鈣水平低于正常標準,尤其是大多數高產奶牛在分娩后都能夠出現該病。奶牛發生該病會導致生產癱瘓,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治療,就會發生死亡,還會誘使其在泌乳早期發生其他疾病。現主要介紹該病的防治措施,為廣大養牛戶提供一定參考。
1、發病原因
血鈣的平衡是一種復雜的攝人、輸出以及再循環機理,主要是在激素、甲狀旁腺以及維生素D的作用下調控機體對日糧鈣的吸收、鈣的保存以及骨骼鈣沉積的動用。正常情況下,奶牛內分泌系統通常處于一種動態平衡狀態,且血液中各項指標也處于正常范圍內,但是由于受到分娩和泌乳的刺激,導致機體需要更多的鈣離子,但大部分鈣離子經由乳汁排,從而導致機體血液中的鈣離子數量明顯減少,水平嚴重下降。此時如果經由腸道吸收的鈣以及從骨骼中動用的鈣無法完全滿足需要,而需要動用血液中的鈣時,就會發生該病。一般來說,1頭奶牛分泌10kg初乳,每千克含有2.3g鈣,也就是每次泌乳就有23g的鈣被損失,而這些鈣量要相當于機體血鈣正常的儲存量的9倍,甚至更多,這就是導致奶牛在分娩后有67%左右發生低血鈣病的一個主要原因。
2、影響因素
年齡:奶牛發生該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年齡的影響。通常來說,青年奶牛與老齡奶牛相比,發生該病的概率明顯降低,且在發病時也會表現出較輕的癥狀,這可能與青年奶牛具有較強的吸收鈣離子的能力密切相關。
品種:奶牛品種不同,也會導致發病率存在明顯不同,其中娟姍牛是目前所有奶牛品種中發病率最高的品種,其次是挪威紅牛丹和麥紅牛,再次是荷斯坦奶牛,會存在這種差異,主要可能是由于娟姍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更高水平的鈣離子,同時其腸道中只含有較少的受體物質能夠用于吸收鈣離子,導致無法攝取足夠的鈣源,從而導致更容易發生該病。
日糧離子平衡: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該病也屬于一種離子失衡類疾病,如果奶牛攝取的日糧中含有較高水平的陽離子(如鈣、鈉、鎂、鉀),尤其是含有過高水平的鉀離子,會導致機體血液呈堿性,且隨著飼料中的陽離子含量的增加,會導致血液堿性不斷增強,但如果無法吸收陽離子,則不會影響血液pH值。一般來說,奶牛在圍產期具有較差的吸收鈣和鎂的能力,從而導致這兩種離子不會具有明顯的致堿性作用,但如果日糧中含有高水平的鉀、鈉離子時,就會導致機體血液呈堿性,從而容易引起低血鈣癥。
低血鎂癥:奶牛患有低血鎂也是引起機體低血鈣癥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由于血液中含有過低水平的鎂離子,會明顯抑制甲狀旁腺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并通過誘導甲狀旁腺激素受體和G刺激蛋白復合體構像發生該病而影響靶組織對甲狀旁腺激素的敏感性,最終引起低血鈣癥。
3、臨床癥狀
病牛往往會側趴臥在地面,四肢聚攏在腹下,頸部朝向胸側彎曲,置于一側的肋部,但膘情狀況較好,氣喘,呼吸急促,瞳孔散大,全身肌肉出現痙攣,對外界刺激反應淡漠,失去知覺,后軀明顯無力。體溫升高達到41℃左右,心跳每分鐘達到120次。
4、防治措施
加強日常管理:加強奶牛圍產期的飼養管理,能夠有效預防機體產后發生低血鈣癥等疾病。要選擇適當且品質優良的飼料原料,并按照標準進行嚴格搭配,且在產前逐漸更換飼喂臨產專用日糧。注意全混合日糧配制效果,確保精粗比例適當等,即在日常生產過程中必須不斷對鈣、磷比例進行調整。奶牛圍產期,適宜飼喂鈣、磷比例在(1.5~2.0):1.0的日糧,有利于鈣吸收;分娩前2星期開始,日糧鈣、磷比例適宜調整為1:1;分娩結束后,可在日糧中添加比較容易吸收的鈣源,且鈣、磷比例要恢復到(1.5~2.0):1.0。另外,奶牛妊娠后期要注意加強保胎,供給足夠的飲水,適當增加戶外運動,確保其能夠順利產犢。
藥物治療:正常情況下,奶牛產犢后血鈣平均水平是每升含有80~110mg,如果血鈣水平降低到每升只含有70mg時,就要及時進行補鈣,且此時是進行補鈣的最佳時期;如果血鈣水平降低到每升只含有30mg時,機體就會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只能進行淘汰處理。如果病牛出現嚴重痙攣,體溫偏高,心音微弱,此時不能夠立即進行補鈣,而要先靜脈注射由25mL5%葡萄糖、5mL人用氯丙嗪組成的混合溶液;或者靜脈注射由500mL5%葡萄糖、3支10mL地塞米松、2支0.5g頭孢先鋒、5支10mL維生素C組成的混合溶液。通常用藥經過30min左右癥狀就有所減輕,體溫基本恢復正常,此時則可先靜脈注射600mL氯化鈣,經過4h再口服500mL生物。第二天病牛可重復用藥一次。第三天上午,病牛靜脈注射由250mL5%葡萄糖、3支10mL地塞米松、2支0.5g頭孢先鋒組成的混合溶液;或者靜脈注射由500mL5%葡萄糖、2支10mL樟腦、5支10mL維生素C組成的混合溶液;或者靜脈注射500mL5%葡萄糖、4支10mL反芻靈組成的混合溶液。在第三天下午,基本就能夠恢復正常。
上一條:育成奶牛飼養管理的技術
下一條:奶牛繁殖的幾方面管理技術 |